中国人历来将立德、立功、立言视为人生成功的标准,谓之“三不朽”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,爱国是一个人“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”,向广大知识分子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殷切期望,也给这份古老的“不朽”增添了几分新时期的质朴色彩。对于当代知识分子而言,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就是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;爱国,就要做真人、做实事、做大学问。
爱国是立德之源
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,爱国是源头。“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?那就是爱国心。”对于为国家和人民担当文化引领、道德示范之责任的知识分子而言,做真人,先要爱国;爱国,就要做真人。
从长征精神、延安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,再到奥运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,爱国,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。从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,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爱国,是我们民族理想的灵魂。五千年悠久历史,九万里辽阔疆土,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在无数革命先辈、千万普通民众的爱国精神、爱国理想、爱国追求中玉汝于成,薪火相传。古往今来,凡能德被后世者,无不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;爱国,更为他们进德修性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心灵养料。
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: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?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。知识分子要时时想到国家,刻刻想到民族,处处想到人民,做到“利于国者爱之,害于国者恶之”,才能做真人;要立爱国爱民之德,做德高艺纯之人,才是爱国。
爱国是立功之本
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,爱国是根本。“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所进步,才能有所作为。”对于肩负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之责任的知识分子而言,做实事,先要爱国;爱国,就要做实事。
立誓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周恩来总理,成为了伟大的政治家;抒怀“祖国如有难,汝应作前锋”的陈毅元帅,成为了杰出的军事家;认为“画的价值,重在人格,人格——爱国第一”的李苦禅大师,成为了著名的书画家。古往今来,凡能建立丰功伟绩者,无不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;爱国,更为他们建功立业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
民国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说:人必真有爱国心,方可以用大事。知识分子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、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、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,做到扎根人民,奉献国家,才能做实事;要立为国为民之功,做经天纬地之事,才是爱国。
爱国是立言之基
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,爱国是根基。著名作家巴金说:“我爱我的祖国,爱我的人民,离开了它,离开了他们,我就无法生存,更无法写作。”对于肩负为国家和人民述学立论、建言献策之责任的知识分子而言,做大学问,先要爱国;爱国,就要做大学问。
“常思奋不顾身,而殉国家之急”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,编撰了名垂千古的《史记》;为国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,留下了百世传颂的《出师表》;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,写出了享誉中外的《岳阳楼记》。古往今来,凡能创作出鸿篇巨著者,无不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;爱国,更为他们著书立说创造了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。
新中国物理学家吴仲华院士说:中国人做学问,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。知识分子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,秉承中华文化基因,传扬中华精神名片,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,才能做大学问;要立利国利民之言,做经世致用之学问,才是爱国。
爱国是知识分子立身之本。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,更是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,是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的温床,是做真人、做实事、做大学问的沃土,更应成为爱国之帜高扬的旗舰。为师者,要秉持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胸怀,不仅要为经师,更要为人师;为学者,要葆有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的情怀,不仅要会读书,更要懂做人,将努力学习、勤奋工作作为爱国的实际行动,让爱国成为学业进步、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。(本网评论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