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
城院新闻 首页 > 城院新闻 > 正文
“学风建设在行动”系列报道: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
时间:2013-11-21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   点击数:

本报记者 陈凤莉 洪克非(《中国青年报》11月21日第2版)

对于🔥米兰app下载(官方)APP下载安装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张华清来说,今年的10月是难忘的,他和两位同伴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,还拿到了一等奖。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在这样高手如云的全国性大赛中走到最后。

参加比赛之前,张华清在学院里的电子设计兴趣小组里经过了无数次的“实战演练”,从简单的连电路到独立设计项目,从加入这个兴趣小组开始,他就沉浸在专业带给他的成就感中。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,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,爱上自己的专业,🔥米兰app下载(官方)APP下载安装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的各个院系都在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助学生度过大学迷茫期

“迷茫。”这是很多大学生形容自己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状态的字眼。

🔥米兰app下载(官方)APP下载安装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何霞也经历过这样的状态。走进大学校园,刚刚摆脱了束缚的她不愿意再像高中时代那样学习,甚至“一看到课本就烦”。

但学院开展的“双百工程”活动让她忙碌了起来。这是学院给学生的一个任务,按照规定,每个学生都要在大学期间背诵一百篇经典文章,写作一百篇作文。虽说是任务,但何霞却做得有滋有味。那些经典美文让她愈发感受到文学的魅力,她常常不自觉地就能背出一篇。

“以前没有好好体会,现在习惯了,不读都会觉得不过瘾。”如今走在路上,看到一棵树,一片云或是一朵花,何霞都能像背诵美文一样做出一首小诗来。

在文学院辅导员张振武看来,“双百工程”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能力的提高,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的改变,“以前很多学生下课之后根本不知道干什么,但现在晚上或者早上都能看见一些默默看书诵读的学生。”

兴趣引导,让大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

除了张华清所在的电子设计兴趣小组,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还有4个兴趣小组。这些小组几乎让全学院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所爱。这些兴趣小组有一个名字叫“零点触动”,“就是希望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,能够触动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,过好这四年。”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海华说。

其实张华清在加入兴趣小组之前,除了规规矩矩地上课,“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前景是什么。”加入电子设计小组兴趣小组之后,他才知道原来可以做的事还有那么多。最初,张华清给学长“打杂”,“连连电路什么的。”看着学长设计产品,他也跟着学。“大二第一学期,我开始独立做些小设计。”张华清还记得自己设计的第一个作品出炉时,心里的那种成就感,“原来课堂上的理论可以这样用于实践。”

从课堂到工作室,提前体验工作状态

    让朱高科实实在在体会到专业乐趣的是在工作室的日子。还没毕业,这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大四学生便体验了一把职业人的状态,提前找到了工作的感觉。

工作室位于学院大楼里,被称为“一条街”。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呼,是因为那里有大大小小由院里各个老师成立的15个工作室,朱高科加入的只是其中一个。

原本工作室是老师们承接社会项目的“私人平台”,但却被学院利用起来,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。只要学生有兴趣,就可以报名参与工作室的项目。在工作室,学生不仅可以跟着老师学到实践知识,还能到现场亲自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。

进入工作室前,朱高科对自己的专业并没什么概念,“城市规划到底是个啥?”他常常思索这样的问题。今年暑假,他进入工作室,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图,做设计,还带着他到了湖南桑植县做一个县域布局和乡村规划的项目。

 “在项目现场,会看到各种具体的规划,比如停车位设计在哪儿,哪里应该有个变压器,路应该怎么修。”这样的问题他在课堂上课可从没见过,但参与这样的项目让他脑子里那些知识一下活了起来,课堂上那些生硬的规划概念也都搞清楚了。

这样的实战演练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。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黄智的印象中,因为在工作室中有了项目实践,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上手很快,在同行中间也相当有竞争力。“15个工作室几乎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,在这些项目中,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提升,对专业的了解越来越深,提前就进入了工作的角色。”

 

学院地址:湖南省益阳市迎宾东路518号   

湘ICP备05005365号(备案管理系统)

🔥米兰app下载(官方)APP下载安装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版权所有©2019